
碳足跡研究及案例分享
足跡研究及案例分享
ISO/TS 14067概述了進行CFP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步驟,這些步驟可以總結如下,並應用於過程的碳足跡。需要注意的是,此列表僅提供一般概述,並非詳盡無遺,因為可能存在其他要求:

將提供分步說明,以一間研究案例企業的- 銅電鍍工藝進行碳足跡報告 。
1. 成立碳足跡計算團隊
- 首先應組建一個由碳足跡專家團隊和參與研究案例企業的生產部門團體組成項目團隊,以促進研究任務,包括資訊收集、現場檢查、測量和解決專案團隊的疑問。
- 在從電鍍過程中收集數據之前,通過活動問卷和現場觀察收集有關當前電鍍過程的基本資訊。
- 此外,生產部門的聯繫人和相關人員應聽取有關碳足跡評估數據收集基本原則的簡報,以確保他們對研究中涉及的要求和程式有基本的瞭解。
2.定義生命週期清單設置
a) 定義碳足跡計算目標並設定系統邊界
在確定研究目標的過程中,請求方和研究案例企業應考慮以下因素:
i. 該研究的預期應用。
ii. 進行研究的原因。
iii. 預期的溝通計劃和目標受眾。
為了建立研究邊界,專案團隊必須識別或定義產品系統的功能、功能單元和參考流。在企業對企業環境中的鍍銅表面的情況下,該功能可以定義為通過電解反應將銅電鍍在半成品金屬件的表面上。對於這項特定研究,功能單位將是鍍銅的重量,以千克為單位。
這意味著鍍銅量將作為評估溫室氣體影響和在研究範圍內進行進一步分析的參考流程。本研究考慮的生命週期是「從搖籃到大門」,它涵蓋了從原材料到從原材料到研究案例企業的運輸階段,以及研究案例企業執行的電鍍過程。這種方法有助於對供應鏈足跡進行全面評估。在銅電鍍過程中,利用了各種資源,如能源、金屬、化學品和其他材料(如淡水)。這些輸入是電鍍工藝的關鍵組成部分。
涉及用作鍍銅表面投入的原材料(如銅金屬)或半成品(如化學品)的上游活動應包括在原材料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原材料的採購以及供應商和研究案例企業之間的運輸活動。製造階段僅包括電鍍生產線內的這些過程。在此過程中應計算材料所有輸入和輸出的碳排放量。
作為一個過程,鍍銅表面的系統邊界不包括使用階段和報廢階段。

b) 確定分配方法並設置數據收集的時間邊界
在數據收集過程中,研究案例企業可能會遇到許多有關輸入/輸出的分配問題。團隊應始終如一地制定並遵循分配策略。例如,根據產品製造數量和總產量的配比進行分配。還應設置數據收集的時間邊界。
以銅電鍍表面為例,未進行分配,並且數據收集在研究案例企業的深圳廠房內進行。
c) 確定資料的來源和收集方法
應進行主要和次要數據收集並納入研究。收集的數據應量化,並以每個功能單元的數量表示。這種方法確保收集的資訊是全面的,並允許在定義的功能單元內進行準確的分析和比較。
d) 確認報告格式
應考慮ISO/TS 14067以及定義的範圍。
3.生命週期評估
為了確定生命週期清單中的碳足跡,收集系統邊界內所有輸入和輸出的數據至關重要。這包括原材料、能源輸入和所有過程產生的廢物。數據收集過程應包括對投入和產出的實際測量。 例如,對於鍍銅表面,輸入參數將包括製造過程中使用的鍍銅量、電力、天然氣、化學品和水。另一方面,工業廢水的產生將是一個輸出參數。 應制定數據管理計劃,以確保適當的數據管理和品質。
a) 生命週期影響分析
i.確定重要的流程和活動
應確定重要的流程和活動,以制定完整的數據收集和碳足跡計算流程。一個完整的工藝流程由所有單元流程組成。單元過程的數據遵循適當的流程,並且必須與研究的目標和範圍一致,包括排放/去除大量溫室氣體的過程、需要大量材料輸入的過程以及需要大量能源、材料或其他廢物輸出/排放的過程。
以鍍銅表面為例,包括電鍍工藝和後工藝在內的重要工藝會產生高能耗活動(例如,由天然氣燃燒的能量驅動的鍋爐加熱)。
ii. 主要和次要數據的收集過程
主要數據是指直接控制並可供研究案例企業使用的數據。這包括使用電量、消耗的材料以及過程中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等資訊。除了主要數據外,從上游和下游活動中收集主要和次要數據也很重要。二手數據可以包括類似產品過程的能源使用方式和工業廢水處理的行業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
下表提供了鍍銅表面的數據示例。

應確保數據品質,並提供證據證明所收集的數據符合品質要求。
團隊應該管理和處理每個流程的輸入和輸出。這可以通過創建一個矩陣來完成,該矩陣在行中列出進程名稱,在列中列出輸入/輸出參數。通過以這種方式構建數據,可以更輕鬆地識別和分析過程與其相應的輸入/輸出參數之間的關係。
b) 生命週期影響評估
要計算清單結果,請將GWP和排放因數與表中的流程和投入/輸出數據相乘,將該值轉換為碳足跡,並以每功能單位的kg CO2e形式顯示(例如,鍍銅重量)。如果收集的數據是直接排放的,則使用7個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數(GWP)。
為了計算清單結果,團隊將GWP和排放因數與表中的過程和輸入/輸出數據相乘。這種轉換允許確定碳足跡,通常顯示為每個功能單位的CO2e千克(例如,鍍銅的重量)。如果收集的數據直接代表排放量,則需要利用七大溫室氣體排放因數(即GWP)進行準確計算。通過應用這些因素並考慮特定的過程和數據, 碳足跡可以量化並以標準化單位表示。
例如,用於鍍銅表面的銅:
1. 銅用量:5公斤
2. 銅生產排放因數: 5.7950 kg CO2e/kg 銅10
3. 二氧化碳的GWP100:1 kg CO2e/kg CO2
4. 原材料碳足跡 – 銅:5 x 5.7950 x 1 = 28.975kgCO2e
c) 生命週期評估解釋
為了準確計算碳足跡,研究案例企業應確定對溫室氣體排放有重大貢獻的投入、產出和過程。這可以通過貢獻分析來實現,這有助於確定驅動排放的關鍵因素。
為了提高碳足跡計算的準確性,進行敏感性、一致性和不確定性分析非常重要。這些分析有助於評估結果對不同變數的敏感性,確保數據和方法的一致性,並考慮計算中的不確定性。數據輸入因素、使用概況和報廢情景可用於評估。
在計算碳足跡後,可以對產品碳排放結果進行詳細分析。還應根據結果分析得出結論並提出建議。應正確記錄研究的局限性或假設。
以鍍銅表面為例,15,000kg鍍銅表面的總碳足跡量為1,603,447kg CO2e,每kg鍍銅表面的強度為106.90kg CO2e/kg。詳細的碳足跡貢獻如下。
